(张瑞美 王亚杰 袁建军 杨钢)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精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璀璨夺目的水利遗产资源。适应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治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水利遗产的内涵
目前,关于水利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学界尚未有统一界定,专家学者从遗产分类的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理解。
本研究认为,水利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长期治水、管水、护水、节水、赏水过程中,特别是在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水文化系统遗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利遗产必须依托水利工程,是一个集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于一体的复合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划分为物质类遗产和非物质类遗产。物质要素以水利工程为主体,包括水利工程本体、附属设施、周边环境以及附属于工程的相关文献、档案等;非物质要素包括与工程有直接或实质联系的治水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传统治水工艺、传统水事活动及宗教节庆、传统习俗、知识技艺等。
二、水利遗产的属性与特征
(一)水利遗产的属性
水利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一项细分独立类型,既具有文化遗产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水利遗产具有文化遗产的一般属性:(1)历史性;(2)多样性;(3)艺术性;(4)地域性;(5)不可再生性。;
水利遗产又有与其它类型遗产不同的特殊属性:(1)涉水性;(2)在用性;(3)水利专业性。
(二)水利遗产的特征
1、治水特征
水利遗产在历史上或至今发挥了重要的水利功能,在除害兴利过程中体现出重要的治水特征,如防洪系统的稳定性、灌溉系统的保障性、复合水利系统的多功能性等。
2、生特征
水利遗产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众生存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出重要的民生特征,如最广泛的利民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的匹配性、生产生活的坚实保障性等。
3、文化特征
水利遗产必须具有经得起科学考证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演变脉络。从文化传播传承的角度,水利遗产蕴含了丰富的治水理念、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内涵要义,体现出重要的文化特征,如鲜明的时代性、明显的地域性、突出的民族融合性等。
4、独特特征
与国内外相同或类似的工程比较,水利遗产在工程建设、治水理念、规划设计、技术技艺、管理制度、生态景观、文化特色等方面具有唯一性、原创性、标志性和代表性等独特特征。
三、水利遗产的功能价值分析
(一)除害兴利功能与价值
水利遗产是重要的水利工程,历史时期甚至当前,在防洪、排涝、灌溉、漕运、引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彰显出重要的除害兴利功能。遗产作为除水害兴水利的典范之作,对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某种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建造技术工艺、景观设计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能够提供独特和特殊的见证。
(二)兴业惠民功能与价值
结合遗产地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比较优势,遗产在促进区域、地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健康水平及人口素质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以及水利事业发展等人类文明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文化的市场属性、产业属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各地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引领一些影视作品、文化动漫产品的开发,文化园(街)区的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不仅带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这其中水利遗产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治国安邦功能与价值
水利遗产是人类水事活动中的遗存物,是人类治水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见证。重要的古代水利工程遗产不仅具有除害兴利功能,在促进社会发展甚至改变人类的发展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有的还承担并兼有通航、漕运、军事等功能。特定历史时期的水利遗产在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国家统一、维护边疆稳固、维系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治水事件、治水人物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军事、文化等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生态景观功能与价值
水利遗产具有生态维护、环境提升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对河流湖泊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与改善作用,还能与水体及周边环境形成景观体系,具有提升景观观赏性等作用。水利遗产往往能够诠释生态理念,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其生态景观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周边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形成、改变、发展、提升等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二是在水土资源涵养、景观塑造、生态环境改善、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生态价值。
(五)艺术鉴赏功能与价值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产生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包括水事活动。水利遗产中有许多艺术成果,有的甚至可以称为艺术珍品与瑰宝,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造型设计、材料选用、色彩装饰、风格格调等建筑艺术上的创意表现手法和艺术水准;附属的碑刻、雕刻、壁画及其他固定的装饰、陈设品、衍生品等文物古迹的历史艺术特征和造型艺术等。水利遗产在大众审美、艺术鉴赏、陶冶情操、愉悦心情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六)创新创造功能与价值
水利遗产充分展示了古代社会较高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古人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江河湖泊的认知和创新。例如,古代取水工具利用自然水流冲刷力带动水车运转提水,用于饮水、灌溉等,无不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追求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智慧和创造,对当代的治水仍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七)传承永续功能与价值
不同的历史时代、地域和民族呈现出不同文化,作为历史的见证,水利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功能。一定程度上,水利遗产可以体现一个时代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一方面水事活动可以体现所处时代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人与水的协调关系可以透视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融合和集聚了中华儿女优秀的劳动创造和文化成果,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文学故事中也含有大量的水事历史题材,是水利遗产的重要内容。“治国者必先治水”,治水理念经提炼后可以形成为治国理念,甚至可以上升为哲学思想,并对宗教信仰、道德文化、人生哲理产生深刻影响。
四、加强水利遗产保护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水利遗产全面调查并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
(二)构建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体系;
(三)健全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
(四)统筹抓好水利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五)拓宽水利遗产保护管理资金经费保障渠道;
(六)加强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