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这些年,我多次到沿黄河省区考察,对新形势下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江河战略”。为推动国家“江河战略”的贯彻和实施,本文基于对“江河战略”确立过程及背景分析,以及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理解,结合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就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提出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1 对国家“江河战略”的认识和理解
1.1 “江河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多项重大国家战略,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长江、黄河考察调研,先后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如总书记所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经过大量深入调研和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显而易见,“江河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划、亲自部署的新时代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国家战略,其地位和作用应当很快得以显现。
1.2 国家“江河战略”以长江战略和黄河战略为典型示范
国家“江河战略”是以长江战略、黄河战略两大流域发展战略为依托,统筹流域性整体国土空间的人口资源环境要素、统一谋划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升和扩展,关乎国家发展全局,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一直走到今天。新时代,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长江经济带经济规模几乎占据全国的1/2,黄河流域流经省份的经济规模占据全国的1/4左右,两者经济规模合计约占全国的70%左右,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保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础上,建立起国家的“江河战略”,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我们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打造实践标杆,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动力,以实施“长江战略”“黄河战略”的成功实践,带动国家“江河战略”在全国各大流域落实落地,推动各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乃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
1.3 国家“江河战略”是以江河水资源为纽带的发展战略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江河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自然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出发,基于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深邃思考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深谋远虑,深度聚焦水问题,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发展演变,以保障国家水安全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江河战略”。
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看,这两个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既充分体现了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定位,又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水利属性,这两个纲要既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呈现,也是国家“江河战略”得以确立的思想精髓。
1.4 国家“江河战略”是以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各领域协同发展的战略
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江河战略”不仅是明确了新时代以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目标与定位、理念与准则、框架与路径,更重要的是科学回答了如何处理好国土空间的优化关系、江河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关系、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均衡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关系、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发力的协作关系、流域与区域的统筹关系、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的适配关系、江河保护治理与文化传承的依存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江河战略”绝不是单纯的治水兴水战略,而是针对各种特定流域性国土空间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是以流域为单元整体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1.5 国家“江河战略”是与其他各项重大国家战略协调互济的发展战略
“江河战略”因以江河水资源为纽带,呈现出鲜明的流域性特征,这一特征与现实中的行政区划存在一定差异性或交叉性,“江河战略”的实施空间往往不同于其他以区域发展为特征的国家战略,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江河战略”实施空间往往是打破行政区划界线突出以流域为整体,更加强调全流域性的统一治理开发和保护,强调全流域性的高质量发展。因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共同体,以流域为整体,大力推进“四水四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的统一治理开发与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必须协同与其他各项重大国家战略的关系,相辅相成、协调互济,保证各项国家战略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指引民族复兴的方向。
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作为两个超大经济带,又是两个差异性很强的生态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两个典型样板,将为我国其他五大江河(湖)流域乃至其他地方性流域提供示范,推动其他各流域实施本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共同构成国家的“江河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协调推进,整体推动流域(区域)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建设、经济带和城市群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粮食安全建设、清洁能源发展、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国家水网建设、文化带建设等协同发展。
1.6 国家“江河战略”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理念的发展战略
国家“江河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水安全保障为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为手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与其他战略相比,“江河战略”植根于江河保护治理,天然地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理念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的“病”在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长江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黄河则是“体弱多病”,“体弱”是指黄河流域生态十分脆弱,“多病”是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抗旱防洪防凌、调水控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上悬河”等多种问题交织,复杂难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归根结底,都是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都提出了要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充分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2 推动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2.1 推动制定国家“江河战略”总体规划纲要和配套实施方案
推动国家“江河战略”贯彻实施,需要有科学理性的规划引领,需要坚强有力的机制推动,需要高效严格的监督考核及奖惩措施相配套。推动实施“江河战略”,首先要像制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一样,推动有关部门制订国家“江河战略”总体规划纲要,这是指导和推动全国落实“江河战略”的关键,是各级政府部门制订本地江河流域“发展战略”或实施相关战略措施的重要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加快作出顶层设计,抓紧出台国家“江河战略”总体规划纲要,以规范和指导大型流域以及其他有关重要江河(湖)流域制订江河流域“发展战略”,积极构筑全面完整的国家“江河战略”。可结合水利部提出的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有关流域机构将流域规划修编工作与制订江河流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
2.2 加大对国家“江河战略”的内涵研究和宣传力度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中华民族伴随着江河文明存续发展,江河兴则经济兴,江河兴则文明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承载着中华文明走到今天,我们尊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是对江河文明的高度认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确立国家的“江河战略”,立意深远,意义重大。一年来,有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长江战略”和“黄河战略”做了不少工作,但总体来看,对国家“江河战略”的精神要义、深刻内涵、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现路径等诸多重大问题研究还不够深透,宣传还不够广泛,甚至在水利行业之外还很少有人知悉。国家“江河战略”绝不是单纯的“水利发展战略”,但是水利行业要积极作为、有所担当,要加大力度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不断加大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在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方面有关进展情况的宣传力度,推动社会各领域广泛参与,尽快制订完善国家“江河战略”相关规划并督促实施。
2.3 加快推进国家“江河战略”与有关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有机融合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加快推进国家“江河战略”的贯彻实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对于贯彻落实“三新一高”的要求,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既要发挥不同战略的作用,又要积极推进“江河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各项重大国家战略的有机融合,解决好实施“江河战略”与其他战略之间存在的制约条件和相互矛盾,推动各项重大国家战略相互协同、融合发展,相辅相成、协调互济。
2.4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水利行业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江河战略”以“江河”命名,水利部门责无旁贷,理应作为贯彻落实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水利行业要深入学习领会国家“江河战略”的精神要义、深刻内涵、目标任务、实现路径等,并抓好落实,率先垂范。当前治水管水兴水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江河战略”,统筹做好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国家水网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目标任务要求,聚焦提升四种能力,突出抓好六条实施路径,尽快形成治理成效。要抢抓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窗口期”,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及重大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的布局和建设,积极完善国家水网的“纲”“目”“结”,一体推进四级水网建设。不断加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快发展水利科技,加快建设智慧水利,强化体制机制法治和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升治水管水的现代化水平。
2.5 积极推进有关法律法规修编为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提供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出台,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推动实施国家“江河战略”需要体制机制法治保障,应抓住有关涉水法律法规修制订的契机,在水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制修订中,努力把有关国家“江河战略”的精神要义和实施保障条件纳入条文,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江河战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2023,23(1) 作者:李肇桀 张旺 刘璐 刘波 李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