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确立了江河战略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这些年,我多次到沿黄河省区考察,对新形势下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后,在重要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表明,江河战略已经作为党和国家意志被正式提出。党的十八大后,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江河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瞻远瞩亲自谋划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其次,推动实施江河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重要任务和工作。江河战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实施江河战略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和核心任务。
2 江河战略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首先,要正确理解江河战略包含的内容。我们说的江河战略不能认为只是事关水的发展战略,更不能理解为是水利发展战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而谋划、实施的。无论是已经确立和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还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等,虽然实现的目标不同,但我们从中都可以清晰看出,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基本矛盾,针对我国南北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经济与自然不平衡问题,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事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问题规划和实施的。同样,从涉及的目标和任务看,江河战略必然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新老水问题,必然要服务于推动流域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生态保护、协同治理和绿色发展作为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必然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全局。从以上意义上看,江河战略是国家的战略,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事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战略,也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索的发展战略,同时还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其次,江河战略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领导实施的,由国务院综合部门牵头、江河流域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完成。这既是江河战略的整体性、综合性决定的,也是江河战略实施涉及专业领域、职责分工决定的,还是推动江河战略与国家其他战略的有效实施、配合协调决定的。再次,江河战略有其更加突出地位和鲜明的特点。江河战略以江河湖泊为对象,更加突出了流域特点来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其在国家事业全局发展中的作用、地位、目标和任务。
3 江河战略是以长江黄河战略为依托的国家江河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江河战略”是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确立的。也就是说,有了这两个战略,我们就确立起了“江河战略”,也可以说,“江河战略”是依托于前两个战略构建起来的。这是有其逻辑脉络和必然联系的。长江、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长江经济带经济规模几乎占据全国的1/2,黄河流域流经省份的经济规模占据全国的1/4左右,两者经济规模合计约占全国的70%左右,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人口8.79亿,几乎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黄河宁,天下平”。从一定意义上说,只要把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搞好了,中国的主要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进一步讲,有了长江战略和黄河战略,江河战略就有了坚实的战略支点和最有力的实施依托。
虽然江河战略是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础上确立的,长江战略和黄河战略确实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又不能把江河战略简单地等同于长江战略和黄河战略。我国有7个江河流域,每个流域的特点不同,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又各不相同,因此长江战略和黄河战略也是不同的两大战略,面对的情况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用长江战略和黄河战略代替其他江河流域发展战略是不妥当的,也是无法达到目标的。
4 江河战略是以水资源为载体、以流域为纽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战略
江河作为水资源的载体,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生活的一种最基本自然资源。江河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最鲜明的特征是“水”,江河战略植根于解决好流域人民急难愁盼的“水问题”,并以水资源为主要载体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促进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仅对长江、黄河保护治理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也明确了江河战略的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科学回答了如何处理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均衡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关系、流域与区域的统筹关系、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的适配关系等一系列重大治水理论与实践问题。
江河战略是以流域为纽带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国家重大战略。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首次在以“国土空间”的立体维度界定“流域”概念。与其他区域重大战略相比,江河战略另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流域,战略的实施要求体现流域单元特点,体现在治理更加强调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这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的又一伟大治国实践。江河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区域特征有所不同,更加突出战略谋划和实施中流域的作用和特点,着眼于流域思维来统筹谋划、顶层设计战略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着眼于江河流域的系统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多样性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等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着眼于构建江河保护治理新格局来实现江河湖泊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保护和治理,创新探索新阶段水治理保护的伟大实践。
江河战略植根于江河保护治理问题,天然地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在一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的“病”在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长江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黄河则是“体弱多病”,“体弱”是指黄河流域生态十分脆弱,“多病”是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抗旱防洪防凌、调水控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上悬河”等多种问题交织,复杂难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归根结底,江河战略要求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实施江河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 江河战略彰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
治水对于维系中华文明并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清朝的康熙、乾隆,每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都把发展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重点。圣人治世,其枢在水。因为我们早就认识到,“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从世界历史看,近代之前的几千年,我国一直领先于世界,处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顶峰。治水哲学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治水如同治国,治国必先治水,先进的治水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国家治理和国家强盛之道。
对治水即治国的历史把握和深邃理解,意味着需要我们在传承治水文明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几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和艰辛探索,从2009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有别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基本上探索成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江河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担当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谋划实施江河战略,既是我们不断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治水哲学,在现代国家治理和发展中强化治水、不断解决因水制约现代发展问题的需要,又是在治水中不断完善国家治理的制度框架,体现着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鲜明特点。更肩负着推进中国式现代进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重回世界文明之巅的担当。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2023,23(6) 作者:张旺